“裙装令”应者寥寥
很难想象,一个国际性的体育组织出台一项规定,会遭到几乎所有会员的抵制,并导致规定形同废纸——今年初,世界羽联从有利观众欣赏的角度,推出“裙装令”,但现在这一规定正面临着胎死腹中的尴尬。显然,无视规定,是会员们在发泄自己对世界羽联的不满。本届苏迪曼杯是世界羽联推行“裙装令”之前的最后一次国际大赛,原本世界羽联希望能在此看女队员“彩裙飘飘”,为以后做一铺垫。可比赛现场,穿裙装的女选手凤毛麟角,究问原因,是世界羽联事前并没有和各协会及运动员充分协商,就强制推行,所以响应者甚少。
为何要实行“裙装令”,世界羽联第一副主席派森解释,“目前,女子羽毛球不是很受欢迎,决定推出‘裙装令’是听取了一些媒体的建议,是为了让羽毛球运动更漂亮,更能吸引赞助商。”考虑了赞助商,却忽略了与球员和会员,引来不满自是当然,中国羽毛球队总教练李永波说,“世界羽联这事做得不到位、不职业。而且没有‘建议穿,不愿意也可以不穿’这么个过程,的确唐突了些。”
其实,李永波说世界羽联“不职业”,很多球员们和教练员也有同感,欧洲男单头号球星,丹麦队的盖德就直言不讳,“在世界羽联的体系中,我们的地位很低,很多时候,并不职业的他们并不愿意倾听我们的意见。目前羽毛球比赛奖金少,很多欧洲选手都是为兴趣而战,参加比赛入不敷出,就是这样,我们却没得到羽联应有尊重。”男单头号球星,丹麦队的盖德就直言不讳,“在世界羽联的体系中,我们的地位很低,很多时候,并不职业的他们并不愿意倾听我们的意见。目前羽毛球比赛奖金少,很多欧洲选手都是为兴趣而战,参加比赛入不敷出,就是这样,我们却没得到羽联应有尊重。”
职业化是发展方向
数年前,鉴于羽毛球运动在世界范围的影响力日渐衰微,国际奥委会就有将其从奥运会比赛项目中剔除的动议。因为羽毛球在中国发展良好,设28个大项的北京奥运会特地将其保留了下来,可伦敦奥运会只有26大项,如果世界羽联无力振兴羽毛球,其奥运资格很悬。
遗憾的是,对如何振兴的问题,世界羽联依旧停留在某几个国家设培训中心,好让更多人参与的老套路上,而对如何复苏曾经繁荣的欧洲市场却没有任何手段。派森承让,“相比其他体育项目,羽毛球在欧洲的职业化程度不高,投入大回报低是事实。可要扭转这一局面,需要各成员国自想办法。”如今,赞助商远离,电视转播权无法卖高价,资金的困境每天都在折磨着业内人的神经。
与高层的无奈不同,业界不少人对振兴羽毛球大有想法,盖德说,“羽联管理下的羽毛球不够职业化。球员参赛完全可以像网球那样,以个人名义,而不是都要以各协会为单位报名参赛。”他认为,如今的组织体系,是造成欧洲羽毛球职业化发展不起来的重要原因之一。而作为羽毛球核心的亚洲,也同样因为没有足够的职业化而迷失了发展方向,在视羽毛球为国球的马来西亚,“青少年现在更喜欢足球,而不是羽毛球,因为足球更加职业化,可以挣得更多。”一位马来西亚同行如此表示。
在李永波看来,世界羽联高层本身就不够职业,所以很多工作没做好,“他们本来有条件去推动这项运动职业化,但却从来没有做过。如果做了,羽毛球的影响也不至于像现在。”